新会陈皮:越陈价格越贵的新会陈皮
[每日农经]老家味道(2)越陈越贵的新会陈皮(20140121)
联系电话:1332880555
记者:带着栏目交给我的任务啊,我来到了广东省江门市的新会区,等一会我就随机采访一下,看看当地的人究竟是怎么看新会陈皮的?
记者:你觉得你们老家最有特色的特产是什么?
江门市新会区消费者1:新会陈皮。
消费者2:新会陈皮。
消费者3:陈皮吧。
消费者4:陈皮。
消费者5:陈皮。
记者:在你心目中陈皮是什么位置?
消费者6:一辈子都少不了,缺不了。
消费者7:有一种特别的感情。
消费者8:做菜是一种调料,还有做一种茶。
消费者9:平时煲汤、焖东西都会加一点陈皮进去。
新会,位于珠江三角洲中部西江、潭江下游汇合处。它不仅是广东省的历史文化名称,还是130多万海外华人的祖籍地,是我国有名的侨乡。
记者:少小离家老大回,乡音无改鬓毛衰,有一位新会籍的老华侨,他叫冯乃鑫,他在国外生活了三十多了,2013年底回国定居,那么他和陈皮之间又有什么样的情节呢?
华侨冯乃鑫:你尝一些这个陈皮茶,刚刚泡的。
记者:是吗?谢谢冯老啊。这喝起来陈香的味道好浓啊,我还有点不太习惯。对了,冯老,你为什么想到年龄大了要回来定居呢?
冯:落叶归根,想祖国好,想着家乡,还想着陈皮。
记者:你觉得陈皮到底是什么味道?
冯:陈皮就是香、浓,就是家乡的味道。
陈皮,是柑橘的果皮经干燥处理后而制成的干性果皮。味甘苦,但有柑橘的清香,具有理气、健胃、祛痰、止咳等功效。对于冯乃鑫老人来说,他除了喜欢喝陈皮茶外,还喜欢自己动手制作陈皮绿豆沙。
记者:冯老,你这瓷瓶里装的是什么啊?
冯:这瓷瓶里装的是陈皮,是我保存了三十多年的宝贝,从国外带回来的。
记者:从国外带回来的?
冯:是啊。记者:真香。
冯:当年是我母亲三十多年前帮我寄到国外去了,现在我回国又把它带回来了。
记者:你一直都没舍得吃?
冯:没舍得吃。
就在冯乃鑫老人回国定居的12月,茶枝柑由青黄转成橙红,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芳香,被新会人引以骄傲的陈皮就出自这些饱满的果实。每年的这个时候,李丽华、刘群助两口子就显得格外忙碌,他们要赶在冬至到来之前要把这些果实都要采摘完。
记者:为什么要在冬至之前采摘完呢?
种植户李丽华:对果子好一点,因为冬至过后就会下雨,果子就会落地。
柑,本是寻常之物,很多地方都有种植。也许是水土的原因,新会柑的果皮有着自己独特的品质。《本草纲目》记载:“皮纹粗,黄而厚,内多白膜,其味辛甘……今天下以广中(新会)来者为胜。”
记者: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,这个取皮的时候是非常讲究的,我看大姐是自上而下,均匀地把这个柑橘分成了三瓣造型很漂亮,像花瓣一样的。
这种刀法当地人称作是“正三刀”。采用这种刀法分出的三瓣柑是大小相当的椭圆形,据说这种形状制成陈皮后卖相会比较好。在当地,取出的果肉大多是弃之不用,深加工工作正在规划中。
空闲时,李丽华、刘群助喜欢守坐在这大片银白旁,一边说笑,一边欣赏着眼前的大片银白。在他们眼里,这片银白就是希望,就是好的收成。
记者:这一片是多少鲜果收回来的?
女人:两万斤鲜果。
记者:晒出来有多少这个皮?
女人:900斤干皮。
记者:晒还以后马上都能卖吗?
女人:可以,150-160一斤。
记者:像收柑的这个季节,能晒多少次?
女人:十次左右。
网址: http://www.cyone.com.cn/cfsp/27825.html